王学辉 张治宇:迈向可接受性的中国行政法
王学辉 张治宇:迈向可接受性的中国行政法 时间:2025-04-05 04:21:55
随着整个社会的金融化程度迅猛提高,房地产已经从一个实物产出部门,上升到金融投资部门,直至攀升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部门。
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各国对汇率价波动不加限制,听其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涨跌,各国央行只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价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银行劵本身是不具备价值的,它的本质是以国家信誉担保充当社会流通媒介的国家借劵,是国家法律意义上规定的购买力,人们可以通过出让手中银行劵来获得所需要的物品。
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汇率与汇率管制 前面我们提到货币是一种起购买力的特殊商品,是商品那就有买卖,而由于这个特殊商品的特殊性则需要区分其买家的国内性和国际性(货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根据社会总需求公式:D(总需求)=C(消费)+I(投资)+G(政府支出)+X(出口),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封闭体系考察时X(出口)因素可以略去,可以只考虑居民、企业、政府这三个国民经济主体。既然是商品那么就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三)、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原材料成本上涨我国是一个严重的资源性短缺国家,诸多资源都不得不的依赖国际市场,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型产品和铁矿石、有色金融等资源性产品对外依存度更高。(一)、人民币超发释放的天量流动性我们先来看下几组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为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
货币既然也是一种商品,我们就有必要探讨其供需关系,那么什么是货币的供需关系呢?是不是以国家信誉担保的银行劵可以无节制的发行呢?不然,货币的发行取决与的是日常经济生活中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再生产过程。很多情况下存在政府故意压低本国汇率,促使本国出口企业出口产品获得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达到抢夺市场的目的。那时海量贷款表外加起来十几万亿,表内的将近10万亿,但小企业资金困难想贷款时却很难。
二是小企业没有可提供担保的东西。但是要让经济繁荣,让创新活跃,如果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两条都是做不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怎么能够指定贷款呢?2008年的时候,政府救企业的办法是先给一个企业一块地,然后让这个企业再去救另一个企业,这种办法不是好办法。而民间创立小银行始终没有得到管理机构的批准。
首先要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中小企业仅仅用了20%的金融资源,就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还贡献了50%的税收,应该说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非常大。
这个补贴可以来自于政府或商会,也可以从商业银行利润里提。于是在海量贷款的情况下,对小企业、私营企业是挤出效应。但是中国不具备这个条件。基层银行当心贷款给中小企业后产生烂账,无法向上级交代。
但他又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会有一个制度架构,就是为小企业的信贷担保。对于个别企业,由政府领导决定救谁不救谁,破坏了规矩,对于经济的有效发展不利。其实这个事情不仅仅在温州,在民营经济同样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也出现了民营企业老板走佬现象。
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12年,政府需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允许并支持各类民营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因为这种救助会引起系统性危机。
而央企是最不容易出烂账或出了烂账可以被拯救的。针对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一些民营企业家逃到海外,当地政府以发放贷款方式劝其归的做法,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在银根紧缩后,首先收紧的依然是中小企业。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要想解决当前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应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宽松的经营平台。发展草根金融,提高信贷限额,给予政策补贴,融资困难能否得以化解?去年(2011年4月)以来,温州的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因为资金链断裂纷纷跑路。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到底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还是由政府来配置资源,政府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是很差的,虽然可以救一些企业,但却降低了整个经济效率,以后造成的问题会更加严重。这不是温州一个地方的问题,只不过温州显得问题突出一些。
所以对金融体系的改革,经济学界一直呼吁要加快,但是很难如果能让东南沿海的地下钱庄在法律监督下合法化,阳光运作,这对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可以算作一件幸事。
中小企业仅仅用了20%的金融资源,就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还贡献了50%的税收,应该说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非常大。这不是温州一个地方的问题,只不过温州显得问题突出一些。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毫无生存的余地,即使上世纪80年代逐渐地开了门,先从个体户开始,然后有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开始发展的时候都是中小企业,他们的处境始终都不那么好,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由于金融体系改革滞后,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融资上的困难,再加上直接的政治原因或间接的政治原因,即对私营企业带有歧视性的政策,才造成了今天的这么一种状态。
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到底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还是由政府来配置资源,政府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是很差的,虽然可以救一些企业,但却降低了整个经济效率,以后造成的问题会更加严重。银行作为一个商业机构,他决定贷款给谁会出于很多商业方面考虑,如果按当地政府的安排向某家企业贷款的话,从长期来看对企业和银行都不见得是好事。于是在海量贷款的情况下,对小企业、私营企业是挤出效应。消除歧视性双重标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政策及没有放宽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
建立小企业信贷担保为了让中小企业获得良性发展,在市场机制失灵时,对小企业应该有特殊的安排,除了商业贷款之外,还应有一种小企业信贷担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怎么能够指定贷款呢?2008年的时候,政府救企业的办法是先给一个企业一块地,然后让这个企业再去救另一个企业,这种办法不是好办法。
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小企业 融资难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社会对于这种外部性应该补偿,但是补偿的方法不能由政府直接决定,如果由政府直接决定补偿方法会提供寻租的机会,造成不公平。所以对金融体系的改革,经济学界一直呼吁要加快,但是很难。
过去温州也曾出现过只要经济衰退就会有大量人失踪事件,但是这些人在外面搞好后又回去了。但是中国不具备这个条件。但他又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央企是最不容易出烂账或出了烂账可以被拯救的。
那时海量贷款表外加起来十几万亿,表内的将近10万亿,但小企业资金困难想贷款时却很难。对于个别企业,由政府领导决定救谁不救谁,破坏了规矩,对于经济的有效发展不利。
一是我国没有建立资信系统。二是小企业没有可提供担保的东西。
这个补贴可以来自于政府或商会,也可以从商业银行利润里提。如果银行破产会使得金融系统崩溃,这个时候政府要出手,出手不一定是救,可以采取政府借款,借款以后政府再退出。